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宋人徐天麟《西汉会要·食货六》记载:“西汉前后共赈济灾荒计三十七次,其前期仅有...

据宋人徐天麟《西汉会要·食货六》记载:“西汉前后共赈济灾荒计三十七次,其前期仅有八次,而此后则多达二十九次。”这反映了西汉

A. 前期黄老思想影响了国家治理成效

B. 自然灾害的频繁

C.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统治思想的转变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赈灾次数增加,说明政府放弃西汉初期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政策,开始采取有为政策,以稳定民心和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实行黄老思想,修养生息,推动了经济恢复发展,排除A。自然灾害的频繁是材料的现象,而材料主旨强调政府赈灾次数增加意味统治思想发生转变,排除B。材料主旨强调政府赈灾次数增加意味统治思想发生转变,无法体现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西周分封

A. 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

C. 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

D. 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

 

查看答案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其中简牍、编钟、编磬、雁鱼灯、孔子屏风、10余吨五铢钱等都已引起外界极大关注。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赦》。其中,《法学总论》是关于人、物、继承、契约和诉讼等方面的法律。

材料三: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公元前450年,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结果,法官却判定那些跟随罗莫洛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败诉。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核心内容?为什么它会成为核心内容?

(2)根据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为什么材料三中,法官却判处那些跟随罗莫洛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败诉?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断降低。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所谓“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演变模式是循环的,周期约为100200年。如下图: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只写观点不加以论述的不得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