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半月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2008年10月)

材料二: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01版)

材料三: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政府与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有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

(3)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前者:生产相对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 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 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相似做法: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共性: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主张: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认识: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1)结合所学,“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其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由材料“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可归纳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原因是: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由“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见共性是国家干预经济 (3)上述材料表明,市场经济存在自身不足,主要是市场信号具有迷惑性,市场手段往往具有滞后性,所以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故可以答为: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认识: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际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A. 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 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 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 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查看答案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