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 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C. 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D. 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C 【解析】从“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可以看出李鸿章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仅站在本国的角度上,而是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这种观点符合近代外交理念,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我们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曲解了材料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B. 中国革命目标很多程度上适应了民众需求

C.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查看答案

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

A. 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B. 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C. 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工具

D. 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

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

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

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查看答案

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 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 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 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 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