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

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D 【解析】由材料可知《风俗通》按照传统的商业习惯,日中为市,日落而息,否定了夜籴谷的说法,由此可知,其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应该多加考证,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 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 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 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 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

 

查看答案

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这是孔子的重要主张。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主张均反映出

A.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

C.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D. 儒家实现了信仰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查看答案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2)材料二中的“本朝”指什么朝代?朱熹认为郡(州)县制到“本朝”什么弊端日益显现?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行省制如何既发扬郡县制优势又克服其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