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微子启虽为长子,但其母当时身份不是嫡妻,故大臣力争,以保证权力与财产的继承分配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A项虽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商朝时,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商纣王和长兄微子启都是贵族血统,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查看答案

记    述

出    处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明史·方孝孺传》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明熹宗实录》卷22

 

 

从上表记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方孝孺因拒绝草诏被杀    B. 朱棣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    D. 方孝孺坚持正统的皇位继承原则

 

查看答案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查看答案

秦朝灭亡后,在汉朝建立之间的楚汉战争,本质上是封建政体的反动。当时的人认为列国分立是当然的,且习惯于封建,其表现为项羽分封了众多的王。据此可知

A. 历史发展具有滞后性

B. 分封制仍然是历史的必然

C. 贵族政治得到沿袭

D. 郡县制退出了历史。

 

查看答案

宇文恺是隋代工部尚书,主持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这一事例可以说明隋代

A. 诏令须由三省共同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议决的诏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