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給。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

 

(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购置田产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 成因: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 (2)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 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等信息即可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具体分析成因:义庄以家族内部救济为主,这与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有关;义庄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田产收入,以衣食等实物赡给为主,这与小农经济有关;以士大夫为建立义庄购买义田的主体,则是儒家 “达则兼济天下”等思想的反映。 (2)第一小问,关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关于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等信息可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据此可知

A. 达尔文进化论挑战神学创世说

B. 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之上

C. 科学发展的水平受时代的限制

D. 达尔文进化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

 

查看答案

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伦敦天文皇家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据此可知

A. 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B. 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

C. 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D. 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

 

查看答案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A. 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B. 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

C. 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D. 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查看答案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由于汉字字数多,印刷所用活字数量庞大,制字、拣字、排字都比较费事,同时总体而言古代印书种类仍然有限,经史之类都要反复印刷,因此在雕版印刷已成习惯的情况下,活字印刷并未取代前者的地位,只是偶尔见于记载。”该学者旨在说明活字印刷

A. 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B. 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C. 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D. 未取代雕版印刷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