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解析】18世纪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出口,A错误;清朝属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18世纪中期,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立场、史料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往往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各项,因史料差异而导致历史解释不同的是

A. 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到底是“鸦片战争”,通是“通商战争”

B. 朝鲜战争中,美国到底是侵略者,还是和平的维护者

C.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到底是在汉化,还是在战国时期

D. 哥伦布发现新太陆,到底是“文明的传播者”,还是“文明的终结者”

 

查看答案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占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表明,顾颉刚王张

A.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查看答案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查看答案

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 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

B. 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

C. 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

D. 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