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C 【解析】材料反映的通过法律规定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来看,雅典公民作为城邦一份子的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党争与直接民主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而是强调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而是强调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这一变化

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

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

 

查看答案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查看答案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

 

查看答案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查看答案

“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

C.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