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C 【解析】“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都说明是男耕女织的结合模式,C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提出铁犁牛耕技术,A错误;精耕细作属于耕作方式,B错误;D是战国时期已经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 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 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 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

成书年代

表彰名教的列传

《史记》

西汉

 

《汉书》

东汉

 

《三国志》

西晋

 

《后汉书》

南朝宋

列女

《宋书》

南朝梁

孝义

《魏书》

北齐

孝感、节义、列女

《梁书》

孝行

《陈书》

孝行

《隋书》

孝义、列女

《新唐书》

北宋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宋史》

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叛臣

《金史》

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元史》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