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说明开府置佐

A.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 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

C.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 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 【解析】根据“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可知,开府置佐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开府置佐,无法体现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也无法体现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更为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文中的“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指的是

A. 采纳《削藩策》,平定七国之乱

B. 推恩令使王国封地不断缩小

C. 酎金夺爵使王、侯彻底不存在

D. 郡县制地方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

 

查看答案

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 存在濫举中央官员的弊端

B. 无法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

C. 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机制

D. 实行严格的官员考核体制

 

查看答案

(题文)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 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 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 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 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