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C 【解析】表中四段材料并不能说明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故A错误;“遣御史监三辅郡……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也不能说明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故B错误;四段材料都反映了秦汉时派官对地方监察,说明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C正确;材料也不能表明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

A. 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 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

C. 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 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

 

查看答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墨子·亲士》中云:“人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的局面加剧诸侯争霸

B. 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

C. 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

D. 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西周这样做主要是

A. 强调家族等级

B. 防止贵族内部纷争

C. 强化尊祖敬宗

D. 维护天下共主局面

 

查看答案

青铜器曾经被视为沟通人与神联系的重要中介物,但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生产力发展

B. 青铜技术水平提高

C. “礼崩乐坏”

D. 神学思想影响减弱

 

查看答案

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