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

材料一:“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

——裘廷梁1898《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原载《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第1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9年1月15日第6卷第1号

材料四:“国语运动”……牵涉了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要以人力办到,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潮流必须合拍……欧战结束了,全世界发生一种新潮流,激荡着中国的社会,于是这个“国语运动”才算水到渠成,政府和社会互助而合作,三五年工夫,居然办到寻常三五十年所办不到的成绩。

——程巍《谁领导了1916—1920年的中国文学革命?》,载《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

问题:

(1)材料一中裘廷梁认为“智国”“智民”的标准是什么?在他看来,导致中国不属于“智国”的原因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在观点与形式上有何异同?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

(3)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作者对“文白之争”结果的评价?

 

(1)国有文字、民识字。文言之害。 (2)同:提倡民主、科学;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异:前者是文言文,后者为白话文。变化原因是“文学革命”。 (3)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提出观点或认识,结合历史背景与史实进行说明。 历史背景的变迁;政府与社会合力;知识阶层的作用。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得出“智国”“智民”的标准是国有文字、民识字。由材料一信息“此文言之为害矣”得出:文言之害。 第(2)问,由材料二、材料三信息可知,两者在观点与形式上的相同点是提倡民主、科学;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不同点是前者是文言文,后者为白话文。“变化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文学革命”。 第(3)问,由材料四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最高层次是能够辩证综合分析;历史背景的变迁是政府与社会合力、知识阶层的作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仔细观察反映“二战”前后历史的漫画与图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注:墙上的帽子分别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个是英国。

注:受伤的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博克等抬着棺木。棺木上文字为: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问题:

(1)将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一定的时序进行排列。(将对应的字母填在时间轴上空白处,

(2)按一定的时空结构和历史逻辑,概述图片内容的历史进程。

 

查看答案

问题:

(1)示意图中“王国时代”A、B、C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2)以C为例,“王国时代”为控制天下而采取的统治手段有哪些?此时期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3)“帝国时代”政治特征是什么?秦汉帝国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4)以西汉为例,简要说明君主控制天下采取的主要手段。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对下列哪一组织联合基础的分析?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共体

D. WTO

 

查看答案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放任自由”到实施“国家干预”的历史契机是

A. 工业革命

B. 世界大战

C. 经济危机

D. 冷战对峙

 

查看答案

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中感知到的是

A.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B. 生产关系急剧变革

C. 经济基础质的飞跃

D. 上层建筑自我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