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人在场才能缔结契约,并通...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人在场才能缔结契约,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定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

A.保留习惯旧俗              B.重视司法程序

C强调法官至上             D.保护贵族利益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出庭辩论等,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B项正确;A项习惯旧俗材料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由此可知,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是

A.直接民主              B.范围狭隘

C.人民独裁              D.权力滥用

 

查看答案

廷议、廷推是明代中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 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 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明朝廷议、廷推的推 行

A. 极大地削弱内阁大臣的权力    B. 表明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成熟

C. 是废除宰相后的必然产物    D. 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

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

 

查看答案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