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50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

 

(1)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相同: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侧重:①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②德国侧重市场调节。 (3)条件:①二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②8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胀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保护自由竞争。……国家的干预……实现公平”即可得知“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中“保护自由竞争……进行总体调节……”以及材料二中“1956年日本政府……”等信息可分析得出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侧重点。 (3)根据材料三中“……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等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新经济”出现的历史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和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在美、加、墨投资上,各成员国均可从自由贸易区内获得经济利益

B. 促进了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对三国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C. 加快了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D. 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辟了道路

 

查看答案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

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查看答案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欲至与周争堠田(注:划线部分是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

材料表明(  )

A. 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 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

C. 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 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查看答案

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现(  )

A. 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