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论题1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 (角度1:社会变迁推动商业广告发展)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早期广告形式相对原始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刷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新形式相继出现;而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也推动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不断变化,如新女性形象成为民国广告画的主角,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成为新中国广告形象的主体等。 综上所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商业广告形式和内容的持续发展。 (角度2:商业广告发展助推社会变迁)商业广告的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商品信息,也扩大了广告传播范围,提升了民众对商品的认识,极大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有利于民众的思想进步和观念变化,如民国新女性形象主题就有移风易俗的意义,“爱国主义”内涵的广告则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和政治运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广告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迁。 论题2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 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理想,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 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论题3商业广告形式的变迁(阐述略) 论题4商业广告的文化特色(阐述略) 论题5商业广告与民众生活(阐述略)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在回答时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和中国社会演变、变迁这个主线索进行分析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 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 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 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 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查看答案

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在“这样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

A. 实施五年计划

B. 取消自由贸易

C. 建立集体农庄

D. 允许利用外资

 

查看答案

“无论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的起点推回到多久远,工业资本主义——矿物质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使之摆脱了前古业社会共有的制约——是到1800年代才诞生的。”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C.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步成熟

D.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古代罗马

A. 推行严酷刑罚

B. 限制言论自由

C. 维护人身名誉

D. 保护私有财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