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代的)兴盛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代的)兴盛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

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物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美国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子外的权力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三: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是各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圈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德两国的国家结构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综上所述,你认为导致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省的权力受中央节制。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圈子:美国1787年宪法。 同:联邦制。 异:美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各州平等;德国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居于统治地位。 背景:美:独立之初的松散联盟导致国家动荡,需要联合增强力量;但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反对权力过度集中。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普鲁士实力强大;具有专制传统。 (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总体上比较简单。第一小问的“规定”,根据关键信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使其统领本省军队”、“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等,归纳、概括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作用”,把握到“加强了中央集权”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同时牵涉到三个小问,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圈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得出,即指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第二小问的“异同”,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实际上考查对美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即体现在:均是联邦制。“异”,主要体现在:A.美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各州平等,很大程度体现民主;B.德国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居于统治地位,专制色彩浓厚。关于第三小问的“背景”,具有较大难度。主要结合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国内背景展开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总体认知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本问也是本材料题的最高立意所在。纵观材料信息,可知,一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受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主要围绕以下维度展开,即A.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传统;B.不同国家基本国情。要凸显“不同国家民主政治的多样性”,折射出政治文明的多样性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材料四(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

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四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原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 统一与多元化是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东西方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查看答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查看答案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