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

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

A. 美德即知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人生而平等

D. 天赋人权

 

B 【解析】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强调感觉的作用,“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B正确;A是苏格拉底主张;C和D是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史学家普罗夏松说: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 启蒙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B.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的觉醒

C. 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D. 法国工业化模式成为欧洲蓝本

 

查看答案

在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是孝道为先、淡泊名利、施恩不图回报的精神偶像。汉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唐宋时,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甚至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寒食节的发展表明

A. 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

B. 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

C. 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D. 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

 

查看答案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查看答案

公元前515年,鲁周政局突变,不心居于傀儡地位的鲁昭公发兵讨伐季孙氏,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联合击败而流亡齐国。季孙氏等三家不再立国君,“政在大夫”的局面发展到顶峰。这种状况

A. 表明分封制已彻底崩溃

B. 意味着贵族政治的衰落

C. 说明兼并战争破坏稳定

D. 不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

 

查看答案

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统制经济”的实施    B. 诸侯势力的削弱

C. “独尊儒术”的提出    D. 察举制度的实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