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 【解析】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铁犁牛耕”“水利灌溉”“私有制”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秦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作为一项经济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①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个体农业+家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

A. 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

B. 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

C. 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D. 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

 

查看答案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