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 观点: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改革不得当,中国社会发展成巨大的反对清王朝的力量,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论述: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一些列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努力差不多都与它的初衷相反,新学堂的学生反叛政府;振兴商务使民族资产阶级日渐成长;“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了,他们转而同情革命,使革命形势更趋成熟;当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示例二: 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得当。 论述:新中国建立后,忽视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给人民、国家带来严重灾难,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得当,纠正“左”倾错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日益提高,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即“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其次阅读史料,获取史料的核心内容,即“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等信息,得出改革是否得当,会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最后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如清末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据此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摘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驿站,是古代的中转接待场所。传递官方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以及往来路过的官员,凭有效函件可享受食宿、换马的服务。功能类似今天的邮局、招待所、兵站。明朝嘉靖年间,官员出差频繁,接待开支骤增。有些官员出行,车马随从成群结队,驿站苦不堪言。一旦州县衙门接济不上,驿站就会难以维系,甚至逐渐荒废。对此,海瑞建议以节约开支为核心进行驿站改革。然而,因为冲击了官僚集团“公物私用”的便利,而被长期束之高阁。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在海瑞建议的基础上,对驿站体系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他首先从限制特权入手,下令禁止非公滥用,禁止加派人手,禁止多吃多占,禁止摊派私费等。驿站的额外负担大幅减轻,送信效率显著提高,经费开支压缩了1/3,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清驿递以恤民劳”,“小民欢呼歌诵”。遗憾的是,张居正改革只推行了10年,便在他去世后被废止。保守派借口“裁削过当”、“累民贫民”,呼吁“宽驿站之禁”,解除了驿站禁令。

——摘编自唐博<明末驿站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进行驿站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驿站改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和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明

 

 

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B.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查看答案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到: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的一组是

A.  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民族工业产生、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