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因为科举制

A. 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B.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员,从而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是材料“才真正实现‘国养’”的依据,故C项正确;A项益于重学风气形成与人才“国养”无关,故错误;B项提升官员文化素质与人才“国养”也无关,故B项错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也与人才供养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中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司马迁《史记》

“秦王赵正(即嬴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西汉竹简《赵正书》

“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儲,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吕思勉《秦汉史》

 

 

A. 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

B. 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C. 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

D. 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

 

查看答案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查看答案

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A.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

B.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C.推行禅让制

D.发明了甲骨文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一1842年

英国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一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一1901年

德国等8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4)谈谈你对“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地追求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拓展外交空间,积极融入世界。阅读材料:

材料一“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自2008年2月7日《新德意志报》

材料二某法律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方面做了怎样的创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