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B.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C.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 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C 【解析】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是指大量财富进入中国并没有改变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经济模式阻碍以及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故C正确;A属于地理环境论,不符合事实;B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D是鸦片战争前夕,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B. 私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查看答案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查看答案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A. 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B. 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C. 注重买田置地

D. 注重多样化经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