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 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 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 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 【解析】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题中为应付战争需要,所以德国等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促进化工技术发展,体现了战争对新科技发展的催化作用,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排除。一战期间,主要交战各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大力发展与战争有关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战争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社会的需要,它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是紧密相连的,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B正确。题中德国等国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发展促进了化工技术发展,并不能说明科技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障,维持战争的根本保障应该是经济与综合国力,故C错误;题中化工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题无关,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革新措施。隋文帝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奖良能,惩处贪污。开皇初年,制定新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车裂及鞭刑等酷法,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隋文帝继续推行魏、周以来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一夫一妇规定授田一百四十亩,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一月的十二番法,减为岁役二十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十八岁至五十九岁,改为二十一岁至五十岁。开皇五年(585)高颊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

    ——摘编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 

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 

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 

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 

 

——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时间(年)

参加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

A. 恢复高考制度    B.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查看答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 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B. 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

C.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