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员的意见?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2)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朱棣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结合三则材料,简述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皇帝、中书省、门下省;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省制的开端。 (2)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可知,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皇帝、中书省、门下省等人的意见。“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二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省制的开端。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后来设内阁。“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

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由“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的机构管理的“吐蕃之境”位于

A.

B.

C.

D.

 

查看答案

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B. 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

C. 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

D.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

 

查看答案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 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揭露现实,描写广阔的社会场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红楼梦》

C. 《诗经》

D. 《唐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