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主要措施。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影响:(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变化: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4)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 “1921年”、“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第二小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可知,影响是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可以得出措施是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变化是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三“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可以得出变化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4)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可知,措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土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的相关措施并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

材料二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材料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

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查看答案

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B. 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

C. 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

D.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

 

查看答案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 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