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专...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

 

 

专业

公共课

专业基础

专业课

实践课

前学堂

造船

法文兼英文、算术、几何

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

蒸汽机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堂课、厂课(熟悉机械工具)各半天;实习课(蒸汽机制造和船体建造,每天数小时,均聘选外教任教)

后学堂

驾驶

英文、算术、几何

代数、直线和球面三角等

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

两年舰课(包括驾驶、演炮以及航海实习)

轮机

代数、三角、物理等

机械制图、蒸汽机结构与安装调试、海上机械操作规则

厂课(岸上安装蒸汽机)舰课(船上安装蒸汽机、锅炉等)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4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20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

——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

 

(1)特色:以培养近代化实用型人才为核心;课程设置全面,注重西文西艺;教学机制近代化实用灵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国际化开放培养模式。 (2)培养近代人才,适应近代工业化与对外交流的需要;推动近代海军建设和海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近代化;开阔视野,传播西学,推动思想进步;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为当今办学提供借鉴;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多角度分析,例如,既有专业课又有实践课就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办学特色。 (2)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军事方面以及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进行分别的解释,例如,在军事方面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军事人才,从而也就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和海防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后发的、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譬如,在现代化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在外部现代文明的冲击、诱导下得以启动的;有必要建立一套对经济以致对社会全面控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因为,此阶段面临的直接问题往往是救亡图存,变革的对象是反现代化的传统体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再譬如,当现代化进入了高度现代化发展阶段时,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和平的、改革的方式,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民间的企业等等。这新的变革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不亚于最初,事实上,如果此次变革进行得不顺利,有可能断送之前阶段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后发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围绕“后发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查看答案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 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 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 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 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 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 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 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 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