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

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缘铁路收归国有,朝廷定为政策,初川民并无异议,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材料四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1)说明清朝统治者愚昧保守不能顺应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权。 (2)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铁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3)兴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且超过了中国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 【解析】(1)材料说明统治者反对修建铁路,说明统治者思想较为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第二问影响,统治者的反对必然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为后来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事业提供了可能。 (2)据材料“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可以得出保路运动的兴起在于政府把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外国。保路运动的兴起,反对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外国,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民族权力的信心。 (3)结合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相关知识和上述回答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兴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且超过了中国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世纪》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

 

查看答案

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 铁路运输

B. 电报电信业

C. 航空事业

D. 航海事业

 

查看答案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

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

19世纪

A. 六十年代    B. 七十年代

C. 八十年代    D. 九十年代

 

查看答案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