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

《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可知当时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在鸦片战争后,不是明朝,故A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以雇佣关系为特点,材料未涉及,故C项排除。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不是以家庭分工为主要标准,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 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 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 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

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清乾隆时期,广东、湖南、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租田者不输租”的现象,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这反映了

A. 佃农身份地位提高    B.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C.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D.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查看答案

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这表明

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

C.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

 

查看答案

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明代也有“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

A. 农业面向市场

B. 政府不抑兼并

C. 阶级矛盾尖锐

D. 商品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