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坊”贸易繁荣的情况,在居住区进行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之间的界限,这种现象出现在宋朝,故C项正确。汉唐时期尽管商业也较为繁荣,但商业区与住宅区界限明显,没有打破市坊界限,排除AB。最早打破市坊界限的商业形态发生于宋朝,清朝晚于宋朝,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农民的吃穿用品基本能自己生产,而中世纪(5世纪~15世纪)的西欧领主庄园也可以做到这些,甚至可以生产更多的手工业品满足庄园需要。”这说明

A. 相对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较发达

B. 西欧经济一直落后于中国

C. 古代中国是完全的自然经济社会

D. 中世纪西欧商业比中国发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早在1843年,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831年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负责管理公共卫生、城市供水排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职责。还有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他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查看答案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又说:“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在此说的“奇局”、“大变局”,其实质应该是指

A.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B.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C. 太平天国运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形势

D. 英法等国攻打中国的坚船利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