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材料三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一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 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 (2)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 变化:①派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 (3)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 (4)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和秦朝时期“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可以看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是指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是指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与“不变”的成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 (2)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联系所学可知是吸取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联系所学可知,北宋通过官制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主要表现在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 (3)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其历史作用应当联系所学行省制的影响来回答。 (4)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

A.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

C. 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 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

 

查看答案

雅典民主政体从梭伦时期开始到伯利克里时期完成,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权力和立法机

构,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构。这种权力的划分

A. 不利于雅典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B. 呈现出三权分离的趋势

C. 奠定了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础    D. 激发了居民参政的热情

 

查看答案

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里斯提尼

A. 将400人议事会扩至500人    B. 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设“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全军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

A. 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

B. 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

C.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

D. 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

 

查看答案

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A. 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B. 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C. 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D. 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