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

——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9世纪晚期工业化进程的冲击;大量移民涌入导致多元文化并存;中学历史课程教育功能和价值;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的需要。 (2)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地位(成为核心课程);突出欧洲史尤其英国史的比重。 【解析】(1)从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得出大量移民涌入导致多元文化并存使得改革急需进行。从材料给出的时间——1880-1920年,这一时期美国受到19世纪晚期工业化进程的冲击,课本需要进行时代性的跟进,要培养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此外,中学历史课程教育功能和价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次改革的特点。首先,从改革的目的来看,体现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从改革的内容来看,宣扬了美国主流价值观、突出欧洲史尤其英国史的比重;最后,从作用来看,提升中学历史课程的地位(成为核心课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一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德国和苏联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美国

D. 苏联和中国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地表现为,在18世纪是“公民权利”,19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进入20世纪,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表现为

A. 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

B. 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

C. 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D. 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查看答案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