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变化的特点是逐渐削弱、民众化转强,政治功能减弱、社会功能转强,排除AB,C项正确。始终坚持儒学主导与先秦时期的“典型宗族制”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摘编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材料二

(于成龙去世后)留下了许多传奇,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其中就专有一篇《于中丞》,讲述他断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迹为原型,评书艺人又创作了公案小说《于公案》,让于成龙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样的地位。

——摘编自山西晚报“民间传说于成龙乃再世狄仁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于成龙为官理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只有1万作战部队,而蒙哥马利有23万;隆美尔有550辆坦克,其中有300辆是意大利的“薄皮”坦克,不堪一击,蒙哥马利则有1450辆,而且有500多辆都是美制新型“谢尔曼”和“格兰特”坦克,就连德国88毫米高炮都打不穿它的装甲,隆美尔无力对付;隆美尔有不到350架飞机,蒙哥马利有1500架之多……所有这些,都几乎注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实际,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是正常的——当时德国正在全力攻苏,无暇顾及隆美尔;丘吉尔把北非战场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其重要性仅次于本土。

——根据百度百科《阿拉曼战役》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曼战役英国获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北非战事的胜利对欧洲战场带来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西方

中国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