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大转折,胜利已初现曙光。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食欲所攫取之土地”即可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反法西斯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角度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侵略者、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收复领土、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中央政府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在有关政策事务和行政表现方面,它如何与派往各地方政府任职三年的官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建立了朝集使制。各州派代表出席御前的专门集会。在京师时,他们住在城东南的专区。集会在每年阴历二月、七月和十月的十五日举行。隋代的朝集使一般是刺史和其他高级官员,他们除了带贡品以外,还应带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来到京师。每个地方单位的官员的表现要经过考察,然后被召见。

一次,隋帝对集会的地方代表讲话,并向他们推举某县令为模范,因为他的施政被评为京师附近地区的佼佼者。隋帝的讲话内容如下:“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朕若置之不赏,上天宗庙必当责我。卿等宜师范之。”据记载,隋帝于是提升他为州刺史。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设立朝集使制的目的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朝集使制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82 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历法。新历法称“格列高利历”,最初只在法国、意大利等天主教地区采用,其后 300 余年间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见下表)。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到 17 世纪末

一些新教国家如德意志、荷兰纷纷放弃宗教抵制,改用格列高利历。

1752 年

出于准确计算时间、尤其是外贸交往的需要,英国最终采用格列高利历,并推广到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到19 世纪末

格列高利历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

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从19世纪70

年代起

格列高利历扩展到非基督教世界。1873 年和 1875 年日本和埃及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1912 年,中华民国宣布采用公历。

当今

公历为各国普遍使用,但很多“地方性”的时间体系和规则依然存在。在中国,农历和公历并存,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在信奉伊斯兰教

的地区,穆斯林的节日都按伊斯兰历计算。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贫富分化加剧、国内民族与社会的分裂、生态环境恶化、侵犯人权、国际犯罪、国际游资投机、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已经越出了民族国家疆域的范围,单靠民族国家本身是无法解决的。这主要反映出

A.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局限

B. 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无法克服

C. 全球化问题深入到民族国家

D. 民族国家无力参与解决全球问题

 

查看答案

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

A. 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

C. 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D. 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