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间跨越50余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D 【解析】从材料中的“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破碎,从侧面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随后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表明上层建筑的改革逐渐提上日程,故D项正确。AC项包含在D项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2-1890年间,我国洋纱进口量增长20.6倍,同一时期的洋布进口量增长27%。这反映了此时

A. 洋布的质量较差市场销售不畅

B. 民族机器织布业发展迅速洋紗需求增多

C. 传统织布业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众抵制洋布的倾销

 

查看答案

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丞相制度的废除

B. 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 内阁制度的实施

D. 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影响下表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

B. 经济格局变化

C. 王朝力量强弱

D. 疆域面积大小

 

查看答案

唐太宗重申三省制,凡军国大事,由中书舍人各抒已见,并且署名。,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据此可知,唐太宗这一做法

A. 减少了决策失误

B. 加强了君权剥夺了相权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中书门下的职权

 

查看答案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

C. 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    D. 造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