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扩大了朝...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

C. 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    D. 造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

 

D 【解析】 材料反映汉高祖刘邦时期,异性诸王被童星诸王所代替,说明造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故选D;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经》记载:周成王在祭天时,曾告诚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据此可知此时

A.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B. 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颜临瓦解

C.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D. 集体劳动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

A.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C. 欧盟势力迅速提高

D. 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 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 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