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

(题文)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解析】依据题干“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重点强调重工业,“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说明主要学习苏联,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为了改变我国重工业落后面貌,向苏联学习,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材料现象出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排除A;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不符合材料“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注重发展重工业不相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此说法说明当时

A.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已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C. 欧盟势力迅速提高

D. 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 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 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查看答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 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