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 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应该是有利于发展外贸,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经济,属于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故选B;ACD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赋予了劳工组织工会和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些规定刺激了工会组织的发展,如美国矿工联合会、国际女装工人工会和防治工人联合会等工会会员迅速增加。这反映出美国

A. 劳资矛盾的缓和使危机得以消除

B. 政府注重保护劳工权益

C. 政府加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调节

D.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查看答案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专门成立了工业竞争能力总统委员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美国竞争力的基础”这一发展口号。该项举措

A. 体现了凯恩斯主义思想

B. 推动美国技术创新

C. 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D. 导致传统企业倒闭

 

查看答案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其中社会阶级的角度对资本主义修补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混合经济”

B. 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推行“福利国家”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查看答案

“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全面扩大,而州政府的权力日渐式微,不得不仰联邦之鼻息。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联邦政府利用宪法赋予的商业管理权,全面干预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各种关系。”材料中“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

A. 美国独立初期

B. 罗斯福新政时期

C. 里根执政时期

D. “新经济”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