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D 【解析】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导致苏联的死亡,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民主化’‘私有化’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内容,故选D;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材料没有苏联政局动荡方面的信息,B排除;材料也没有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方面的信息,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曾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最重要的成果是

A. 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 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 增强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D. 遏止了苏联的衰败趋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选项是

A. 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

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 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运动

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执掌苏联时,在1957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在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在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 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 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C. 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 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查看答案

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这说明

A.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 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 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A. 列宁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罗斯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