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A. 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 推动水利的兴修

C. 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D 【解析】试题分析: 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只是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排除A;推动水利的兴修也不符合““革命作用”的界定,排除B;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只是说明冶炼水平提高了,排除C;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的革新,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第与之相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BI表明社会发生革命性进步,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 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 牛尊的腿上

C. 牛尊的鼻子上

D. 牛尊的背部

 

查看答案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952年至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表。

(1)依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为什么没有得到贯彻?

(3)依据材料三,从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00

88.5

4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材料二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主要反映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