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据《解放日报》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种情况

A.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有关

B.体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C.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反映出当时美国已独霸中国市场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此时期美国的商品充斥了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干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大批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而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国家富强,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思想解放是近代化开始的先决条件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 封建专制统治是实现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查看答案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 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榨

 

查看答案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

A. 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D. 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民族工业的繁荣

C. 国共内战的开始    D. 抗日战争的爆发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 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 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 生产技术水平低    D. 产业结构不合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