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灭亡之际,无论满汉官僚士庶,几乎无人为清朝政府殉节自杀,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

清朝灭亡之际,无论满汉官僚士庶,几乎无人为清朝政府殉节自杀,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革命党人长期深人细致的反满宣传

B. 西方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道德观念

C. 《马关条约》使清廷的合法性丧失

D. 中华民国的建立符合世界历史潮流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说法与史实不符;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人们的传统的忠君思想有所改变,B符合题意;C与史实不符;民国的建立符合历史潮流,但也引起了封建势力的不满,D不是其原因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国别

输入

输出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英国

33.4

24.0

21.1

18.4

16.5

61.8

18.1

8.6

5.6

4.1

日本

3.6

4.6

8.2

14.3

20.4

1.3

3.9

8.7

14.1

16.2

美国

1.1

2.5

5.6

10.4

6.0

9.5

9.7

8.5

10.9

9.3

俄国

0.1

0.4

1.1

0.1

3.8

1.2

7.9

11.4

7.9

11.1

法国

-

-

-

1.0

0.9

-

-

-

10.7

10.1

德国

-

-

-

4.0

4.8

-

-

-

2.4

4.2

其它各国

2.8

5.5

7.1

8.3

8.1

7.7

17.5

17.5

10.7

12.3

 

 

A. 英国所占比面下降反映出英国失去世界求霸主地位

B. 日本所占比重上升主要源于《辛丑条约》的签订

C. 美俄法对华贸易逆差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 各国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实际反映了实力的消长

 

查看答案

清代的地方官员绝对不被允许在自己的出生县份乃至省份服务,也不能与其亲威乃至同省乡亲同时在相辅或相近的位置上任职,这种制度性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 有效实现权力制衡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制,三餐制最早是周王的特权,到战国时贵族大多实行三餐制。隋唐时期,三餐制在民间普及。但直至清末,两餐制的传统仍在北方部分地区保留。这反映了古代饮食制度

A. 受物质条件与社会习俗制约

B. 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C. 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D. 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查看答案

《管子·任法》中记载:“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要约束民众的行为

B. 其中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C.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

D. 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有力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