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古成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摘自《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摘自《开罗宣言》(194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实现长久和平,《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哪些现代国际关系准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准则:维护各过领土主权的完整;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各国的经济合作。 (2)共同点:反对领土扩张,不承认违反人民意志的领土变更。影响: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巩固,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利于维护世界秩序,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西洋宪章》涉及到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即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即促进各国的经济合作等均是现代国际关系准则。。 (2)《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均涉及到领土主权问题,所以《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主要突出维护领土主权、不承认领土变更之类的答案均可。《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均是反法西斯过程中国家合作的产物,所以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加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的角度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察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查看答案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财政基础

B.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沉重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