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采纳“养士”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儒家思想    B.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 加强思想专制    D. 建立郡国教育体系

 

C 【解析】材料“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反映了统治者兴办太学,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政策,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传播儒家思想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建立地方郡国教育体系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

A. 百家争鸣的结束    B. 思想兼容的走向

C. 国家统一的实现    D. 各种学派的诘难

 

查看答案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 强调变革和法律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重视规则和秩序

 

查看答案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社会转型加速

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C.改革变法兴起

D.士人势力掌控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