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朝的学校,是逐渐增盛的。武帝置博士弟子五十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朝的学校,是逐渐增盛的。武帝置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增为百人,宣帝时增至二百人,成帝末增至三千人。后汉光武时,就营建太学。明、章两代都崇儒重道,车驾屡幸太学。其时又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期门”“羽林”之士,皆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学校可谓极盛,然而衰机也就伏在这个时候。这时候,学校人数只求其多,不讲实在。入学的,大概都是一班贵游子弟,并不是真正讲求学问的人。所以,范晔说这时候的学风,是“章句渐疏,多以浮华相尚”。……讲声华的必定尚意气,所以后来就激变成“党锢之祸”。学校里都是一班贵族子弟,所以汉朝的太学生,是和外戚结党而攻宦官的。

国家的学校虽然如此,究竟还不如私人教育之盛。《汉书·儒林传赞》说:“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禄利固然是人所同欲,然而学术的兴盛,一大半的原因,也由于社会上“智识的欲望”,不容一笔抹杀。……

——节选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文联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况汉朝国家教育和私人教育各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学校不如与私人教育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1)国家教育:统治者重视办学;教育内容主要为统治者服务;以社会上层子弟为主;对周边有一定影响力;激变为党锢之祸”。 私人教育:生源更加多元;兴盛超越了国家学校;追求利益与知识都是诱因。 (2)原因:国家学校大多是贵族子弟,不真正讲求学问;国家学校只求学生数量,不讲实在;国家学校学生激变为“党锢之祸”,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府对私人教育逐渐重视,“劝以官禄”;学子为追求知识而入私人教育。 【解析】(1)国家教育:根据“明、章两代都崇儒重道,车驾屡幸太学”“皆令通《孝经》《章句》”“学校里都是一班贵族子弟”“匈奴亦遣子入学”“讲声华的必定尚意气,所以后来就激变成‘党锢之祸’”概括归纳。 私人教育:根据“国家的学校虽然如此,究竟还不如私人教育之盛”得出生源更加多元,兴盛超越了国家学校;根据“禄利固然是人所同欲,然而学术的兴盛,一大半的原因,也由于社会上‘智识的欲望’”得出追求利益与知识都是诱因。 (2)原因:根据“入学的,大概都是一班贵游子弟,并不是真正讲求学问的人”“学校人数只求其多,不讲实在”“后来就激变成‘党锢之祸’”概括得出国家学校的弱点;根据“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禄利固然是人所同欲,然而学术的兴盛,一大半的原因,也由于社会上‘智识的欲望’”得出私人教育发展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佛罗伦萨和热那亚是欧洲首先制造金币的两个国家,而意大利拥有货币, 既与这两个城市共和国的贸易出超,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和标准的货币有关, 亦与他们掌握了古罗马世代相传的铸币技术有关……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地中海一直是东西方联系的纽带……意大利在 9 世纪时,在稍多于3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几百座城市。意大利人的经商活动遍及西欧北欧、近东诸国,马可波罗还到了中国。到13 世纪时,意大利已不仅经营工业和商业,还经营银行业。

  ——张椿年《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首先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精神信仰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因此,他不仅对内进行改良,改革封建司法体制,严格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制观念,争取司法独立于立法、行政之外,而且对外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各国领事在我国领土内的裁判权,争取我国在国际上的司法独立。总而言之,司法独立是梁启超进行司法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

A. 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 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C. 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D. 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查看答案

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火箭和喷气技术  ●电子计算机  ●半导体

●自动化    ●精密机械        ●仪器仪表    ●新兴科技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 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查看答案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