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

A. 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    B. 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

C.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 理学的社会影响势弱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从侧面反映了门阀贵族势力在没落,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宋代四民平等关系尚未确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政治”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宋代理学的社会影响很强大而非势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查看答案

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这里的“士”是指(  )

A. 名门望族的统称    B. 知识分子的统称

C. 最低等级的贵族    D. 最高等级的平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成就

14世纪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

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

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饶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宋代的书院对学生们的德行修养十分看重,在士大夫们对“不教而择人”的科举制度的批判中,书院成为理学家们追求实现理想教育的场所。理学家们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

讲究节操,舍生取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书院在为国培养贤才方面,是多

措并举,多管齐下的,要求学生德智双修。学生广泛阅读书院提供的儒家经典学说、理学著作、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等,在阅读过程中反省内心,健全人格。……宋代书院历来培养的杰出学子最后都会为朝廷效力,但更多是的投入州县之学、地方书院作为地方教育、教化民众的庞大力量,在当时书院能培养这种综合型人才也是相当值得嘉奖的。

――摘编自赵然《书院德育的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道德学说在英国流行,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1801年,英国下院通过《学徒工健康与道德法案》,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学生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也要接受培养勤奋习惯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构建了“培养理性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英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和英国德育思想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在稷下学宫的兴盛时期来到齐国,担任“祭酒”,与诸子争鸣礼学。荀子认为:“礼者,人道之极也”。礼可“救患除祸”,因为礼能“明分使群”,所谓“礼者,贵残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并不把礼的内容简单地看成个人的修身养性,回复本心,而将礼当做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在荀子看来,孔孟“礼”的弊端是是抽象地谈礼的心性修养,为此他提出“非礼无法”的社会控制规范体系。荀子的礼思想以科学态度和理性主义填补了儒学在社会治理上的空白点,他应该被定位为儒家的创新者。

――摘编自陈晓声等《论荀于之礼与孔孟之礼的同异》

材料二  近代维新派普遍认为,荀子礼学,不讲大义,而惟等级、身份为重,束身寡过,拘牵小节。梁启超说“荀子之礼学,由今日以前权力压制之天下之宪法也”。康有为认为,荀子的礼学只能是在乱世之时,无法达到太平世的“大同”。历代经师,皆盘旋苟礼肘下,乃至传孔子真学之“大同”的礼学渐绝于世。他们出于政治的考虑,团体性地、有组织地将苟礼学视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一切反动学术的源头并不遗余力地予批判。

――摘编自康廷山《清代苟学史略》

(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之礼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