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 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C. 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 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皇族内阁的出现,宣布立宪党人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愿望破产,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反清高潮的到来,故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D项正确。皇族内阁的出现,宣布立宪党人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愿望破产,排除A。B项错误,早在1905年同盟会已经确立武装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目标,排除。C项说法错误,皇族内阁的出现,宣布立宪党人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愿望破产,而不是立宪党人淡出政治舞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 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查看答案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 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C. 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D. 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查看答案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 人文关怀

B. 民本思想

C. 批判现实

D. 仁爱至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

——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

——《美国外交政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

(2)“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

(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

 

查看答案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欧洲事务相关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

材料二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做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

(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

(3)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