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

A.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 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C. 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 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叙述了父子的法律责任,没有体现皇权至上,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该法律规定的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C项也反映的是该法律规定的表面现象,故C项错误;该法律的不同规定,实际上是以法律的形式维护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符合宋明理学对于礼制的要求,最终导致的是对个人平等权利的忽视,最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 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 “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 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其主张不仅发展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还提出了接近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社会进化观点,可谓中国近代哲学思想的先师。王夫之能够提出这样的思想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君主专制逐渐到达顶峰

C. 西方唯物思想和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D. 经世致用思想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吏治废弛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为了稳定物价,201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先秦时期的诗句:“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诗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 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查看答案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需不断回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晚年称赞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见他心中仍主张以中国儒家的思想和现代价值互相沟通。“五四”时打倒孔家店是针对现实而发。在这一点上他和胡适很近。胡适晚年在《中国传统及其未来》的演讲词中断言: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传统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陈致《余英时访谈录》

(1)请根据材料,指出晚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持的主张。(不得照抄原文)请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有“人文与理性”的传统,且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有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涉及要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次结合则关系到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把唯物史观具体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但是没有拘泥书本的字句和国外的经验,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摘编自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文中所说的“第二次结合”主要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请结合所学指出这次结合的背景。材料中的省略号部分涉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得到的理论成果,请指出它们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