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并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

 

(1)发展:与朱熹理学相比: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 (2)背景: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相通之处: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 【解析】(1)根据“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概括出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2)背景:根据“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得出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根据“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各种社会弊端丛生”得出面临严重社会危机;根据“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 得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相通之处:可以从个体的主体作用、思想内容、特点、影响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A. 民贵君轻观念

B. “大一统”观念

C. “君权神授”观念

D. “天人感应”观念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查看答案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B. 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