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

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

A.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 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 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D. 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

 

B 【解析】材料“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是强调新教伦理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挑战教皇的权威,排除A;新教虽然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A. 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B. 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

D. 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 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 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 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 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B.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C.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D.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查看答案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