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 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 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 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 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B 【解析】材料认为儒释道的伦理观念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文学作品“导人从恶”,可见顾炎武认为小说败坏社会风气,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故选B;儒释道的伦理观念不因小说而改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官方倡导的文化与大众文的冲突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儒释在社会风气方面的意见对立,排除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B.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C.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D.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查看答案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查看答案

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亦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

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

B说明应德治为先且刑罚为主

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

A. 道家放弃了无为主张

B. 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C. 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 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