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圣外王”一词,最早是由道家提出来的,但是儒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圣外王”一词,最早是由道家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和“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儒家“内圣外王”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上。……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在东西方文化中,“内圣外王”与“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二者发轫早,源流长,影响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谁可以“内圣外王”,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

——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表现“内圣外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表现: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知行合一”,晚年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又将儒家的“内圣”转问“外王”。顾炎武力主求知与修养,学与用的统一亦即“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主张学以致用。 黄宗義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凸显了“外王”理想。 (2)特点:“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内圣外王”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 (3)“内圣外王”条件: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士大夫阶层崛起;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思想上产生诸子百家,他们代表不同阶层宣扬自己的主张,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开始形成。 “哲学王”条件:政治上城邦体制,民主政治繁荣;经济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上从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到关注人与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的精神觉醒,早期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解析】(1)从“内圣”和“外王”的含义可以看出,儒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和王阳明的心学体现出“内圣”的内容。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又将儒家的“内圣”转问“外王”。黄宗羲突出了“外王”的重要性,而顾炎武则尽力结合着两种思想。 (2)特点:结合“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可以看出“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从“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可以得出“内圣外王”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从“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得出“内圣外王”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 (3)从两个思想产生的时期我们来进行分析。“内圣外王”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造就了这一思想的内涵,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层面进行分析。同样,“哲学王”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思想,体现出的是当时的民主城邦政治与商品经济发达状况。在思想层面则体现出人文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

材料二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在清朝前期没有国旗?哪些因素推动了清朝后期制定国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并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商务部长哈里曼声称:“美国不可能独享繁荣和自由,当其他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希望、被迫屈服于独裁统治时,美国也将最终失去自由。”此言论意在

A. 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B. 巩固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C. 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

D. 推动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建立

 

查看答案

民生问题是中共十九大的重要议题,中共十九大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日益提高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借鉴

A.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B.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体制的分配方案

C. 西汉初期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

D.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人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 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 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 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存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